瓜子小说

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
第111章(第1页)

第111章

武当山,又名太和山、谢罗山、参上山、仙室山,素有“太岳”、“玄岳”、“大岳”之称,名虽有不同,但香火之盛却一日胜过一日。

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;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!春秋战国至汉代末期,许多达官显贵来到武当山修炼,归隐武当山的方士信士更是不计其数,为人所熟知的有马明生、阴长生等。

从动荡的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时期,数以百计的士大夫或辞官不仕、或弃家出走,不约而同的聚集到武当辟谷修道,恰是这一时期出现了有关真武神的经书,为后来武当山的兴盛奠定了基础。

真武,即元武,“元”通“玄”,所以又名玄武。《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》记到玄武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化身,在武当山潜心修炼四十二年,功成道满,羽化成神,玉皇大帝封其为“玄天上帝”,护佑北方,由此道教尊奉武当山为玄天真武上帝的修炼圣地。

历经几代经营,土生土长的道教在本土影响越来越大,逐渐引起了统治者的注意,皇权开始在武当山渗透,尤其是在建筑方面,开始呈现皇家建筑方式,统一设计布局,整个建筑群规模宏大,主题突出,井然有序。

隋唐时期,尤其是唐朝的统治者,自称为老子的后裔,开始从国家层面扶持和崇奉道教,使之成为儒、佛、道三教之。唐贞观年间天下出现旱情,灾区百姓自组织向上天求雨而不得,李世民深感百姓之苦,下旨命武当节度使姚简代天子在武当山祈雨,甘霖应祈而至,百姓欢心雀跃,集体上书感谢天子。于是李世民下诏建五龙祠,这是皇家在武当山建的第一座祠庙。此事已经传开,引来更多着名的高道信士隐居武当山修道,如姚简、孙思邈、陶幼安等,被传为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也欣然而往。到了唐朝末期,武当山的道教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——被列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九福地!

两宋时期,统治者更为推崇和宣扬武当山真武神,真武神的地位无论是在庙堂还是在民间都更胜前朝。宋真宗在天禧二年,公元1o18年,下旨加封真武神为“真武灵应真君”,再建祠塑像崇祀,将前朝所建五龙祠升上为观。宋仁宗更是把真武神推到“社稷家神”的地位,特意兴建真武神庙塑像崇祀,宋仁宗之后宋朝诸帝均为真武神封号,虔诚祭祀。

蒙元时期,因成吉思汗与道教结下的缘分,使道教深受元朝统治者的恩宠,武当山成为元朝皇帝“告天祝寿”的重要场所,武当山道教得到空前展。朝山进香的民间方士信士更多,香火更旺。武当山道教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,使之成为人尽皆知的道教圣地。

朱元璋灭元建明后,武当山被皇家作为“皇室家庙”来扶持,并把武当山真武神作为“护国家神”来崇祀,武当山一时压倒五岳,上升到“天下第一仙山”的地位。明太祖朱元璋崇奉真武神,为后裔诸帝崇奉真武神奠定了基础。明成祖朱棣称帝之后更是把武当山道教推向全盛,朱棣从其侄儿朱允炆的手中夺过政权后,自称是真武神护佑的他坐拥天下,为感真武神承运之恩,于永乐十年,公元1412年,派人在元朝旧址的基础上兴建了九宫九观等三十三处庙宇。继成祖后,明朝历代皇帝、皇亲贵族、地方官吏、四方信士又6续在这里兴建和扩建庙宇。到明世宗朱厚熜时期,使兴建武当山道教的规模又上了一个层次,嘉靖三十一年,公元1552年,朱厚熜特命大臣率领湖、广军民在武当山进行大规模重建和扩建,使武当山道观空前宏大。同年,加封武当山为“治世玄岳”,把武当山尊为至高无上的皇室家庙,以“四大名山皆拱揖,五方仙岳共朝宗”的“五岳之冠”的显赫地位标名于世。张开东在《大岳赋》中描述其盛“踵磨石穿,声号山裂”,当时的繁荣景象可见一斑。

武当山古建筑群虽然是经历代兴建而来,但道观庙宇并不杂乱,整体布局以天柱峰金殿为中心,以官道和古神道为轴线向四周辐射,有规有序。

虽然有皇权的渗入,但武当山建筑群仍然遵循了道教“崇尚自然”的思想,保持了武当山原始自然的风貌。

因武当山有以上渊源,道教文化的集大成者张三丰选此创立了武当派。

喜欢禹王避水剑请大家收藏禹王避水剑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